理论园地
理论研究

人民政协定性定位定责之浅见

时间:2023-08-25编辑:Duan段点击:来源:人民政协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坚持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023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订案》,就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作了这样的表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由此可见,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已由以前的5句话(“3+2”)变成了6句话(“3+3”),这是对政协性质定位作出的新概括,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机构、其他组织的本质特征,明确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入新时代,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定性、定位、定责。

一、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性),明确“政协是什么”,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

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特点,事关人民政协事业的方向和使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我们党历来都是明确的、一以贯之的。在人民政协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明确说过,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如果那样就成为二元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政协不同于人大,不能搞成一个权力机关。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政协不属于权力机关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这种性质定位,是基于我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而作出的重大设计,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西方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所在。

(一)人民政协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这是人民政协的根本属性。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结成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中的不同方面为了协调行动就必须进行协商,这一组织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协商机构,而不是权力机关,决定了大团结大联合是其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

(二)人民政协是一种以合作与协商为特征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了亲密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各党派的活动都是在大目标一致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合作与协商,共谋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一种以合作与协商为基础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在人民政协这个大家庭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彼此都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同时,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等占有较大比例,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讨论协商,对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这就进一步把人民政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局中,阐明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机构、人民民主重要形式的性质作用,都可以在协商民主中得到体现。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体谅包容,蕴含合作、参与、协商的精神,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在协商中深化认识、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有效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效民主形式。

“泉城商量”作为教学案例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的课堂

二、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定位,明确“政协干什么”,确保人民政协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不是“决策机构”,而是“献策机构”;不是“权力机关”,而是“聚力机关”;不是“协商主体”,而是“协商平台”;不是“与政协协商”,而是“在政协协商”。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定位,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明确了政协在我国协商民主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七大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专门协商机构,是人民政协的“抓手”,体现了政协区别于其他的特殊定位,并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全部职能。

(二)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我国有决策机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等,把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并且赋予相应职能和责任,使得国家治理体系、治理链条更加完备,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职能、工作方式,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要求的治理范围广泛性、治理过程协商性等相一致,是党和国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制度资源和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把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嵌入国家治理体系,明确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使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都能通过政协这一渠道参与国家治理,实现在国家治理中执政党与参政党、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及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能力建设,更好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明确了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定位”。政协是一种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层面的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一成立就被写进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表明其作为国家制度安排已经确立。在2019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揭示了人民政协制度的核心内涵是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特就特在不同于其他的国家权力机关。

三、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职责(定责),明确“政协怎么干”,确保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职到位

“性质决定定位,定位决定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这既是对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协工作者做好政协工作的政治指向和思想引领。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明确政协工作“靠谁领导”。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应有之义,更是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努力通过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政治上加强党的领导。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的重大政治立场,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在思想上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使广大委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动学习过程成为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过程。

三是在组织上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协党的组织设置,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各界委员的制度机制,努力实现“两个全覆盖”。

四是在作风上加强党的领导。锲而不舍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政协的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委员不仅要严守党的纪律,带头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面临大是大非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还要善于团结党外人士,会做界别群众的工作,坚持发扬平等待人、协商议事、体谅包容、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明确政协工作“怎么搭台”。

一是树立“有事多商量”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二是营造“有事好商量”的氛围。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三是健全“商量越充分越好”的机制。要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对明确规定需要政协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完善协商民主工作制度机制,根据不同协商渠道优势特点,分类形成制度规范、实施步骤和工作规则,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推动转化落实等。按照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简便易行、民主集中要求,规范制定协商计划、明确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参加协商人员、开展协商议政、协商成果转化和反馈等机制。健全协商规则,设置互动环节,让不同观点充分表达和交流。

四是搭建“有事能商量”的平台。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提案、会议、视察、调研、网络等协商方式,结合实际搭建对话交流、恳谈沟通的平台。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前的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民主评议等,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公众参与政策评估的方式,吸纳社会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吸收专家学者、智库机构进行决策咨询。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保证人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

2021年1月27日,央视以《让学生在行走中接受思政教育》为题,对济南市政协搭建的“青春版商量”平台,让学生们跟着政协委员去调研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自2017年起,济南市政协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秉持“为民、务实、开放”的理念,立足实际,打造了制度化品牌化全媒体协商平台——“商量”,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党政部门等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商量”平台上深度交流,反复协商,达成共识,并向社会广泛传播。截至2023年7月底,已先后开展52个专题“商量”,驻济各大媒体组成宣传矩阵,全程参与、全方位推送。现已在全市12个区县、161个镇街全部建起“商量工作室”,在各界别组建起30多个商量工作室;“码上商量”平台自2022年4月启动以来,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多万条,成为“永不落幕的协商平台”。为真正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商量的话题,让群众提出;商量的过程,让群众参与;商量的进展,让群众知晓;商量的落实,受群众监督;商量的成果,由群众共享。济南“泉城商量”已经成为覆盖整个济南的“全城商量”、贯穿政协履行职能全过程的“全程商量”。“有事多商量,济南政协邀您来商量”日益为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所熟知,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2年9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参加“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专题“商量”,评价“商量”是济南的“金字招牌”。

2023年7月22日,央视以《山东济南:推动直饮水入户 协商平台聚焦民生关切》为题,对济南市政协的“商量”平台进行宣传报道。这是央视继2018年特约评论员杨禹评论济南“商量”平台离老百姓特别近、2021年点赞“青春版商量”之后,第三次对“商量”平台进行报道。

(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明确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团结就是力量,民主孕育希望。”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没有团结,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界别人士不可能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不能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力量;没有民主,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不能形成长期稳定、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时代要求,是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增进团结的重要途径。

一是明确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要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二是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新时代做好凝聚共识工作的前提。要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和步调。要强化政协党组的政治领导,确保政协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主动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在加强思想引领中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善于通过制度运行、民主程序和民主协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要及时了解统一战线内部思想动态,把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要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三是广泛凝聚共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要面向社会传播共识,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社会基础;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广泛汇聚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四)强化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明确政协工作的“主体”。

一要有担当的情怀,就是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要有担当的能力,就是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全面增强履职本领,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三要有担当的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责任担当精神,时刻不忘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注重在工作中积极建言、在生活中收集民意。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道德品行,严格廉洁自律,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

(来源:人民政协网)

链接:https://www.rmzxb.com.cn/c/2023-08-22/33972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