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研究

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时间:2022-05-19编辑:点击:来源:人民政协网

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使用力度是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更需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使用。


历史证明了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伙伴。党外代表人士虽然政治纲领不尽相同,但在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方面充分达成一致,主张爱国爱民,主张民主。在抗战时期,积极参与抗日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坚决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为民主和平发声;新中国成立后,党外代表人士日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发展阶段和理念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需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秉承历史沿革,继续发挥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重大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前提。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加强培养与使用,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的基本方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从建党百年的艰辛奋斗和伟大成就,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鲜活对比中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党外代表人士从思想根源上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共识之基。新的历史时期,党外代表人士要树立发展观念,“谋道长远,建言有用,献策务实”,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巩固自身能力素质。


完善培养体系是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政无大小,以得人为重”。一是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党外代表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参考“德、能、勤、绩、廉”等指标设计综合的培养方案,攻其短板,扬其专长,全面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与党内干部培养工作的融合与区分。在全国各地方各层次实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一体性计划,严格保证党外代表人士参与集体性干部教育培训的名额和比例。另外,可试点开展针对党外代表人士的专项培养工作。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设计对接岗位的培养计划,重点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技能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际锻炼工作力度。实际锻炼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岗位需求,把能力合格的党外代表人士放到岗位上历练,多选择任务重、考察严的一线岗位,让党外代表人士实际面对和把握工作挑战与机遇。另外,考察工作要常态化进行。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考察要设计更加严格的考察标准和考核体系。


规划选拔工作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工作是加强培养和使用的中间环节,如果选拔不科学,不仅仅严重影响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效果,更可能导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偏离轨道,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建立广泛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数据库。常态化收录和考察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信息,为干部选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二是要不断完善选拔机制。新阶段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机制必须与时俱进,探索科学方法,采用主观考察和客观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长期考察和集中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采用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相结合的考核结构,全面完善选拔体系。还需要设计配合选拔方式的选拔流程,整体监督选拔工作,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与任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的主体范围广、部门多、关系重大,要充分保证公平性。


深化使用体系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要把党外代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用到点上,最大限度地助力国家建设。“贤者之有才,用之而后见”,使用是培养和选拔的目的,更是党外代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更高层次的培养。一是要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梯次使用制度。人员素质必然有高低之分、优良之别,对于合格的被选拔者,可以适当分配到基层岗位进行历练和二次培养;对于特别优秀的被选拔者则应该开放重要岗位指标,树立“一起干”的观念,只要素质过硬、考核优秀,就应该大胆让党外代表人士担任重要岗位。二是对任用的党外代表人士严格执行与党内干部一致的考核监督标准。对待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要坚决贯彻落实“一视同仁”的管理思想,坚决用“一把尺子衡量,一双眼睛监督”,真正让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上形成归属,在行动上追求进步,让党外代表人士都能够通过认真工作实现价值,实现进步。(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链接:http://www.rmzxb.com.cn/c/2022-05-18/3118210.shtml